3月18日清晨,天色阴沉。三孝口一如往昔,车水马龙。合肥中心智选假日酒店安保部经理王彬路过这里,突然觉得有些恍惚——本来最熟悉的地方好像一下子变得陌生。任目光再努力地搜寻,他也没有找到那座最熟悉的“路标”。他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以往每天早晨6点40分,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庐阳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华杰总会准时上岗,穿着警服和反光背心,头顶交警标志白帽。这个1.83米的高个子,是这条贯通合肥东西的长江路上最闪亮的路标。
两天前,3月16日12时许,华杰在执勤过程中突发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生命定格在51岁。
【资料图】
对讲机里的诀别
“快来岗亭这边……叫120,华队晕倒了……”
3月16日9时25分,正在蒙城路与汲桥路交口附近执勤的交警庐阳大队一中队民警李兵兵,突然听到对讲机里传来中队同事王睿急促的呼喊声。
“华队昏迷了,我们正在去医院的救护车上……”王睿慌乱的声音冲击着他紧张的脑袋,顿时让他有点不知所措。
“他这几天是太累了,应该没事。”李兵兵不断在心里安慰自己,知道华队对工作要求高,李兵兵没有擅离岗位。11点30分执勤一结束,他就匆匆赶往医院。
“华杰,心脏骤停”,看着医院抢救室内显示屏上这行字,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泪水婆娑间,看见哭成泪人的嫂子,李兵兵退了出去。
“如果昨晚我再多劝一句,或许……”李兵兵的言语里满是自责。
3月15日21时,按照勤务安排,华杰带领交警庐阳大队一中队警力在天水路与天河路开展查缉酒驾专项行动。
当晚,乍暖还寒的合肥,寒风阵阵。吹了一晚上冷风的华杰,感觉身体有些不适,他和身边的李兵兵说了一声:“天气冷,大家都辛苦了……”
眼前的华杰,总是笔直的腰板有点佝偻,脸色也不是太好,李兵兵便催促华杰到警车上休息会。而在之前每次查缉行动中,华杰都是冲在前面,往往是查几个小时,就站几个小时,从来不提前退场。
一转头,在执勤警车上仅休息了20分钟,华杰又重新出现在了大伙面前。面对众人,他摆着手,重新归队。
次日凌晨零点10分,行动结束,送走同事,路灯拉长了华杰疲惫的身影。
见过太多酒驾导致的悲剧,华杰对酒驾查处丝毫不敢放松,每次夜查他都坚持到最后。
3月16日清晨,当李兵兵再次见到华杰时,他已打扫好办公室,坐在桌前准备晨会,开始一天的勤务安排。
“华队,我已到执勤点位。”“收到,注意安全。”8点30分,这是李兵兵与华杰在对讲机里最后的对话,竟成为诀别。
“他是我见过最具亲和力的民警”
“华队是我见过最细心、最专业也最具亲和力的民警,有事没事,他都会来转转,第一时间解决困难。”中财集团合肥金融广角办公室主任刘晓君说。作为招商引资企业,她所在单位负责重新开发位于环城路与长江路交口的中财大厦。
老城区常常伴随停车难,中财大厦也不例外,临近车水马龙的长江路主路,门口资源有限,企业引进来后,车位怎么“挤”出来?
正头疼时,华杰出现了。他也注意到,大厦改造期间,门口常有车辆违停,便主动上门积极帮助挖掘大厦内部资源,设计环城路进、长江路出的循环停车方案。别看这小小的改变,一下盘活了近15个停车位,停车难得到缓解。
因为停车位头疼的,不止是刘晓君,合肥中心智选假日酒店工程安保部经理王彬也曾有着相同的困扰。
他所在的酒店也临近长江路,曾因主干道修路导致客人出行困难。“酒店在新华书店(安徽图书城店)的背后,由于指示不清,住客往往很难找到酒店大门。”王彬回忆说,“这个困难还是得找华杰。”
得知情况后,华杰带着王彬,找到施工方,三方坐在一起,设计出酒店出行的最佳路线,后期华杰又指导做出引导牌,标注在醒目位置,这样酒店进出问题解决了。
这边问题刚解决,没过多久,那边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酒店接待旅行团时发现,大巴车无法穿过巷子驶入酒店停放,这可咋办?
作为辖区“活地图”的华杰,立马开动脑筋,利用社会资源,找到设有社会停车场的安徽省博物院(老馆)。“晚上开进,一早开出。”博物院的车位得到高效使用,酒店的难题也迎刃而解。
华杰所在的一中队地处庐阳区中心地段,辖区有安庆路第三小学、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南门小学(桐城路校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江路门诊、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等学校和医院,加之辖区所在区域交通路网老旧,轨道交通五号线等重点工程施工,存在巷多、人多、车多、交通高峰点多、交通施工多等“五多”特点。
每周一7时许,比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们来得更早的,是交警华杰和同事。他们要应对的,是孩子上学的早高峰,要保障人安全、路畅通。
“因为老城区停车难,周围有些居民周末会把车停在校门口附近,周一上学还未驶离,堵着大门。”安庆路第三小学副校长王燕回忆起与华杰相处的点点滴滴时,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他刚柔并济的执法过程。
“华队来现场后,先查找到违停车主的信息,拨去电话,说明原因,要求他们尽快驶离。大多数车主接到电话后,都能第一时间赶到,将车辆开走。”每当看到这样的情况,王燕和家长都会产生疑问,为啥不直接贴条罚款?
华杰解释说,严格执法不是简单地“一抓了之”“一罚了之”,老城区停车难,有条件的限时停放也是解决供需矛盾的措施。王燕感悟,这种执法方式,恰恰是以一种柔性的方式传递法治的温度,以一种温润的姿态彰显法治的刚性。
“我喜欢交警这个职业”
安徽省博物院(老馆)保卫干事梁志华虽然跟华杰直接接触不多,但是他几乎每天都能在大门口的监控里看到华杰的身影:
6点40分,华杰准时到岗;
7点05分,列队开晨会;
7点20分,路口执勤……
寒来暑往,日升日落,这成为华杰每天雷打不动的“行程表”。
从1996年入警,华杰就一直奔波在路面上。他的警察生涯,就是从一段路到另一段路。但无论在哪条路上,为交通参与者保驾护航,在车水马龙中留给匆匆而过的司机专注指挥的背影,对华杰来说是最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华杰是真喜欢当交警。
“很少看到华队穿别的衣服。”中队辅警金雷回忆。他总是一身警服,在27个寒暑交替中,落满过雪花、浸透过汗水,湿了捂干,干了又湿。在人来人往的三孝口路口,在车流穿行的双岗老街,他的身影坚定矗立,日复一日。
“爸爸对这身警服真的非常珍惜。”华杰的儿子华博昂说。警服威风帅气,但清洗一次真的不容易。洗之前要将所有警衔、领章逐一摘下,洗完还要熨烫平整,保持警容风貌。但在华博昂的记忆里,爸爸的警服总是干净笔挺,倍加爱护。“他爱护的是警服,珍惜的是交警这份光荣的事业。”华博昂说。
华杰不是没有转岗的机会。
30多岁那年,合肥市公安局开展警种轮岗,已从事十余年交警职业的华杰也有机会换个环境。
“换个更好的岗位,以后会发展得更好。”面对朋友的劝说,他也犹豫过。
“华队,我们真舍不得你。”
可当面对同事和老街坊的挽留,华杰心里暖和和的,他决定不转了。“金杯银杯不如同事和群众的口碑。”在他眼里,这才是最重要的。
2022年,又一次转岗的机会摆在他的眼前。
“你年龄也不小了,换个相对轻松点的岗位,可以不用天天在马路上执勤了啊。”此时华杰清楚,朋友说的不无道理,这也许是他职业生涯最后一次机会,可一想到熟悉的街道和马路,华杰决定继续坚守在交警的岗位上。“我喜欢交警这个职业。”话语中,满是坚定。
当警察,谁不想轰轰烈烈办个大案,戴一回大红花?可大半辈子干下来,华杰对于交警这个职业有了自己的理解。他经常和中队队员们说:“老百姓在我们管的路上,行得安全,走得顺畅,就值了!”
一中队辖区,每逢节假日常遇车流量激增情况。轨道交通5号线道改施工期间,交通出行面临很大的压力。
华杰看到因施工给市民出行带来的不便,心里很着急,那段时间有事没事就到路口路段,仔细观察路口的特点,一边模拟各种通行方案,一边画图记录。有时候回家想起来了,他又重返单位,继续观察和琢磨车辆通行方案。
虽因轨道施工影响,路口通行需要不断变化,但正是华杰这种刻苦钻研精神,使得路口的通行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华杰用一次次的交通优化方案缓解了三孝口的交通压力。
“华队,我们来送您!”
在蒙城路一个老旧小区里,5楼一套朴素且装修多年的居室就是华杰的家。
“华队去世当晚,当年我们一批入警,曾在庐阳大队工作过的同事,不约而同在微信群里留言,相约一起去送送他。进入他家,映入我们眼帘的,还是以前的模样,这位亦兄亦友的‘师父’,还像之前一般节俭,日子过得简单且朴实。”
3月16日,当华杰因公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合肥市公安局新闻中心民警周力和同事第一时间赶到他的家中,面对遗像,14年前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又浮现脑海。
“高个子,浓眉大眼,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十几年如一日,喜欢整洁,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岗,当天布置的勤务都会动笔记下来。”周力回忆说。
“华杰总是把他们中队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没有让我操心过。在大队,他既是老队长,更是大哥,是我们所有人的表率。”失去了华杰这样的战友,交警庐阳大队大队长郭永进非常不舍。
“以后再也看不到你每天风雨无阻整队、执勤的身影了……”在送别华杰时,省博物院的梁志华喃喃自语道。
在一中队岗亭里,背靠窗户的座位上再也不见那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水杯里还留着半杯水,笔记本上3月18日的勤务安排也已妥当,只是还未写完的笔记已无法继续。
大音希声,丰碑无言。正如华杰的从警生涯,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壮举,却有勤勉踏实的低头耕耘和平平凡凡的细水长流,有一些温暖,尽管微小,却足以给人最深的抚慰。
华杰去世当天,久未落雨的合肥,晚高峰时下起了绵绵不绝的细雨,随着路灯的照射,倒映出他守护城市的影子,行人如织、车水马龙,秩序井然,一路平安……
·记者 蒋勇 朱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