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与正文无关,只是对现实发生一些事情的陈述和感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这是一些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大致就以一篇文章的形式说道说道吧....
昨晚,黑夜如墨,灯光稀疏,在隐隐约约间一位女子从夜与光的氤氲之中缓缓“走”出,说是走吧也不怎么贴切,身体左摇右晃的好像随时就要倒在地上。
(资料图)
左手提着一瓶酒,右手拿着一部碎屏的手机,披头散发,满身酒气头上脚上尽是灰尘...
第一眼,这是个坏女人?不见的吧,她哭的是那样伤心。说是好女人吧?好像在这样浓的夜下,这副装扮也不见得像是什么好人...
走近了,步伐变满了,我看到她那熟悉的脸庞瞬间怔住了,这不是附近那位待人很好的阿姨吗!?怎么哭的这样悲伤,这样凄惨....
酒后吐真言,今天父亲与真正的朋友(至少在我看来是如此)喝酒谈论起此事才终于解开了我的疑惑:
(没有用现实的名字,姓氏也不是真实的)
王阿姨是真的不容易啊
王阿姨与李叔叔是在倡导自由恋爱的时候情投意合走在一起的,多少年的风风雨雨都一起携手走过,而今其膝下已有二子了。常言道,子嗣乃爱情之结晶,但李叔叔没什么大本事,做事也没什么魄力致使其家庭并不是那么富有,尤其是生下二胎后这本就不怎么富裕的家庭更是难以支撑了.......
李叔叔经过多次转职最终落脚在了保险公司和花店这两条船上。
那花店是位女老板所经营的,女老板的家乡据说在内蒙古与东北交界处的地方,她性格倒是有些东北人的豪爽,但她给我的留下的最深印象便是“鞋底”,没错,就是鞋底。不仅面容似鞋底般丑陋,脾气也是那般,王阿姨也有一样的豪爽,但王阿姨待人和善,为人热心.....不,好像二人完全没有什么可比性。
李叔叔在卖保险的空余时间就去她的花店工作的。
“你怎么干的!啊!?把花重新插好,给人家送过去!”我和父亲偶然间路过花店,就见女老板指着李叔叔的鼻子破口大骂,骂完才赶他去插花。李叔叔那是丝毫不敢顶一句嘴脸上陪着笑,身形小心的朝着柜台退去,我不由的想起一句话“骂的跟个孙子似的”........
李叔叔如何?当天晚上就来和我父亲喝酒来了,入我们家门第一句话就是“老谢(非真实姓氏)今天我想喝點”。几个小菜,一锅炖肉,两人聊着天举酒对饮。
当父亲随意提起有关他家庭喝工作的事情之时李叔叔只是极为敷衍的“还好,还好”的一语带过,甚至在提起家庭的时候我竟然在他脸上看到了一丝极为隐晦的...厌恶?
父亲与朋友交谈着,我的猜想也随后得到了证实..........
钱,钱,钱!李叔叔已经完全被钱所扭曲了!我相信李叔叔初衷是赚钱养家,但此时这初衷想必已经不复存在了。
李叔叔,王阿姨常常因为金钱吵架,是因为他们贪婪?爱财如命?不,他们只想能在社会上生活或者叫带着家庭生存下去....
妻子的责备,儿子的索要,老迈父母没日愈下的身体已经让李叔叔对金钱产生了扭曲的渴望了吧...
王阿姨很会持家,丈夫微薄的收入难以养家她便从娘家借钱办起鸭货的摊铺每日卖这些卤货以养家,可以说家庭的开销几乎全都由王阿姨包下了。李叔叔?呵,不知他每月忙里忙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收获到底是“飞向了远方”还是这么的了。
李叔叔终日离家,家中大小事务全需王阿姨来操心:二子的管教,给老人服务,做不尽的家务等等。不同于李叔叔的死气沉沉,王阿姨明天依旧微笑面对生活... ... 我不由的佩服王阿姨。
这样坚强的女人又怎样这般狼狈,这般悲哀与无助呢?
呵,李某以保险公司开会为名死命巴结某个花店老板,一副“爱如火”的样子怎能不让与之携手已久,拼命撑起家庭的王阿姨伤心欲绝呢?
是啊,花店老板比王阿姨有钱啊;是啊,女老板那里没有子嗣这种爱情的“残渣”的负担啊;是啊,花店的女老板不会每日责备他拿不回来养家的钱啊.......
坚强的女人终有无助的一面,王阿姨路过李叔叔“开会”的酒店之时终于扯下了一个名叫“坚强”的面具。
若不是夜间的偶遇真不知王阿姨会到那里去啊......(王阿姨虽已如此,但昨夜之后再见到她好像依然没有放弃这个家庭)
大丈夫身于天地当以责任为重,既然娶妻生子那就必须肩负起作为父亲,作为丈夫的责任。为生活,为家庭,为责任满面笑脸也好,卑躬屈膝也罢,但不要丢掉做这些的初衷啊!
推荐一篇文章,叫《幸福的光亮》.....做阅读时偶然看到的,与↑的现实对比更是让我沉默。
《幸福的光亮》
张金凤小区临街的店铺,可谓五花八门。理发店、电脑维修店、童装店、早餐屋……只有一间店铺还闲着。它比别家的租金略高,但门前环境也最好:地面宽敞,绿化带植被茂盛,还有棵巨大的合欢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合欢树下是街坊大妈们平日聊天休闲的场所,平时热热闹闹。但今天,这棵树下却静得很———那家空置的店铺终于来了房客。一个年轻妇女一手抱着个可爱的小孩,另一只手拿笤帚在扫地。男人在店铺里清理杂物。这个孩子,叫旺旺。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难以承受。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很远。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她笑呵呵地说。这天,旺旺妈操刀削土豆皮,将十几个土豆切丝浸泡着。本是要自己吃的,却被买菜的客人看中了,非要买去,还经常预定。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虽然腿上有伤,但旺旺爸开始力所能及地给家里帮帮忙,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一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要不是旺旺一家勤劳能干,这小超市很难支撑下去。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买卖虽小,却是一家人的根基。他们家水果蔬菜新鲜好吃,品质有保证。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而是拼服务和时间: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发回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刚来的时候,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去年夏天,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门口一块纸牌上写着:有事外出,歇业一周。旺旺超市自开业以来,几乎没有关过门,实在有事,最多关门半天。这次是怎么了?再次营业的时候,旺旺妈满脸灿烂的笑容。邻居问,这几天干啥去了?她说:“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
此篇文章与正文无关,只是对现实发生的一些事情的陈述和感慨罢了....(感觉这篇写的文笔太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