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病重,弥留之际将心目中的继承人皇子刘协托付给他特别信任的宦官、上军校尉蹇硕。同年夏四月十一丙辰日(189年5月13日),汉灵帝驾崩,蹇硕想先杀何进,再立皇子刘协为帝,于是请何进入后宫。但是,蹇硕还是被大将军何进击杀。紧接着,何进拥立刘辩为皇帝,这就是汉少帝。
当然,何进和宦官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最终双方两败俱伤。趁着这一机会,董卓来到洛阳,成功控制了朝政。在此基础上,董卓废掉汉少帝,改立刘协为皇帝。那么,问题来了,董卓为何要拥立刘协为皇帝呢?
一、董卓认为自己和董太后是同族
(资料图)
刘协的母亲王美人,名王荣(后来追谥为“灵怀皇后”),是前五官中郎将王苞的孙女、王章之女。王美人生下刘协后,何皇后怕王美人会进一步威胁到她的地位,指使人将毒药偷偷地放在王美人产后服用的汤药里,王美人饮后当即身亡。
刘协这时尚未足月,汉灵帝担心将这个儿子留在后宫再遭到暗害,于是将他抱到永乐宫,请董太后抚养,因为觉得这个儿子很像自己,取名为“协”。自此,刘协就依董氏为外家,被称为“董侯”。
由于董卓本人恰巧也姓董,所以,董卓自认为自己与董太后是同族之人,那么就与“董侯”刘协存在特定的关系,正如《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刘协)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
在此基础上,董卓认为自己拥立刘协为皇帝后,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身份地位。毕竟,董卓之前只是地方上的武将,现在贸然窃夺了朝廷大权,本就会遭到百官的质疑。所以,他也需要类似于“外戚”的标签。毕竟,何进能够担任大将军,也是因为自己是何皇后(何太后)的兄长。
二、相对于刘辩,刘协遇事稳重从容
光熹元年(189年)八月,张让、段珪等宦官无劫持刘协和少帝刘辩逃出宫外。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闵贡赶来后,张让、段珪跳入黄河自杀。刘辩和刘协在回宫途中,在北邙山迎面遇上董卓率领的陇西铁骑奔腾而来。
汉少帝刘辩见到这样的情形,吓得浑身哆哆嗦嗦,双腿战栗,口不能言。当董卓问刘辩祸乱缘由时,刘辩口齿不清。但是,当董卓问刘协时,刘协却对答如流。董卓认为刘协比刘辩贤能,于是从这时起,董卓就想废少帝,另立刘协为皇帝。
根据《后汉书·董卓传》所载:帝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卓与言,不能辞对;与陈留王语,遂及祸乱之事。
由此可见,刘协相比于刘辩而言,更加稳重和从容。换而言之,刘协更具帝王的资质和才能。当然,董卓改立刘协为皇帝,不是为了东汉王朝能诞生一位贤明的君主,而是利用这个借口来打消百官的质疑。毕竟,废立皇帝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
三、刘协的年龄小于刘辩
刘辩于熹平二年闰八月丙寅日(173年10月14日)出生于洛阳宫,母亲是来自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的宫女何氏。与此相对应的是,刘协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在董卓来到洛阳的时候,刘协还不到9岁,而汉少帝刘辩已经17岁左右了。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汉少帝刘辩不够年幼,也即不适合被董卓长期掌控。
而就汉献帝来说,则因为太过年幼,反而不容易逃出董卓的手掌心。基于以上三个原因,董卓拥立汉献帝登基,并在不久之后派人杀害了汉少帝刘辩。当然,这引起了曹操、袁绍、袁术等关东诸侯的讨伐,并加剧了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